本报讯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一个新兴城市,近年来,宿迁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为更好地展示宿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5月21日至22日,宿迁市委宣传部、宿迁日报社共同举办中央媒体驻苏记者暨省媒记者聚焦“多彩新宿迁”采风活动。20余名来自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新华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记者,用摄影等形式,多侧面、多视角、全媒体真实记录宿迁各地呈现的崭新面貌和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生活状态,向建党周年献礼。
挥动五彩的长绸扇、打起轻缓的太极拳、做起动感的健身操,早晨的酒都公园在丰富多彩的晨练运动中显得热闹非凡。作为宿迁城区最年轻的一座特色生态公园,酒都公园在今年4月一开园就迎来大量市民、游客,来感受源远流长的美酒文化,领略中国白酒之都的文化魅力。由读酒史、识酒韵、品酒香三大特色区域构成,结合酒史馆、酒道馆等6大主要景点,酒都公园形成一条沉浸式酒都文旅体验路线,不仅呈现了宿迁作为“中国酒都”的发展面貌,也进一步展望了集名酒古镇、酿酒基地、技艺展演、文化传承、康养旅游为一体的酒都未来发展格局。
走进龙恒新能源项目生产车间,单晶制绒机、二合一镀膜机、全自动丝网印刷机等国际国内先进设备正在高速运转,这些设备昼夜不息,生产的高效单晶电池片光电转化率可达22.5%。同样作为光伏新能源百亿级项目,天合光能电池项目于年5月签约落户宿迁,建设年产12GW组件和18GW电池项目,三期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亿元,届时宿迁项目将成为天合光能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生产基地。近年来,宿迁强化以产兴城,其中光伏新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随着龙恒新能源、天合光能等光伏新能源百亿级项目的快速发展,宿迁光伏新能源重点产业链也向着千亿级阔步迈进。
在操作台轻轻一按,智能化温室大棚里的升降机自动升高,工人们站在平台上仔细修剪蔬果芽叶,以保证后期产品质量。来到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智慧农业园,你不仅能品尝到新奇的蔬果品种,还能见识到先进的农业设备。据了解,该产业园规划总面积亩,总投资1.6亿元,目前已建成面积0亩,已建设各类温室棚体22万平方米。与传统模式不同,产业园采用“5G+农业”新技术种植蔬果,以“镇企共建、企业管理、共同受益”模式运营,项目建成后,亩产收益与投入成正比,预计年分红收益可达万元。同时,将带动周边农户余户就地就业,为村居集体年增收25万元,充分发挥“农业+旅游”村企共建发展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村企共建新典范。
活动室里,老人们热情观看苏北大鼓表演;图书室内,孩子们聚精会神阅读书籍;小广场上,村民们在“为民服务孺子牛”的大型雕塑旁健身娱乐……这样一幅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新画卷在蔡集镇牛角淹新型农村社区展开。社区以打造“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苏北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为目标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牛文化和农耕文化”体验为特色,通过旅游活动开展及新型平台搭建带动产业发展布局。目前,社区共新建住房套,改建农房户,还建有集文化展示、老年活动、村民议事、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如今,环境美了,生活富了,活动场所多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傍晚,漫步罗曼园,既能领略到旖旎风光,又能感受到浪漫风情。这是一座位于骆马湖东岸环湖大道景观带的开放性公园,南邻骆马湖南堤,北连水生植物园。罗曼园以浪漫为主线,生态为辅线,按照“一堤、二轴、三区”的空间格局规划建设,成为连接中心城市和市湖滨新区腹地的重要旅游节点。园内有幸福彼岸、罗曼桥、星河漫道、玫瑰花海、醉月台等特色景点及设施,文化、生态等元素在这里交融渗透,释放一种健康向上、浪漫温馨的情调。
来到骆马湖,欣赏完湖光水色,还要看一看沙雕展。第三届骆马湖国际沙雕节以“百年征程、流光溢彩”为主题,通过“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和“宿迁篇”四个篇章,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演绎展示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整个沙雕区占地约1.2万平方米,使用海沙1.5万吨,平均高度2.9米,最高10.5米,由国内46名沙雕艺术家精心创作,共制作沙雕座。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沙雕节还采用了3D全息和互动投影,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中,沙雕从静态变为动态,为历史赋予鲜活的生命力。
在镜头的转动中,在快门的按动下,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呈现出宿迁人民的勤劳热情和宿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美好图景。“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宿迁,除了深入了解宿迁‘中国白酒之都’这一标签,我也从更多角度看到宿迁、发现宿迁。”谈起对宿迁的感受,央广网记者郑楚豫说,骆马湖的自然风光和酒都广场上的市民活动,让人觉得宿迁不仅有发达的工商业,同时还是一个宜居宜业、山水相融的生态之城。希望能有机会再次来到宿迁,再来体验一下这里别样的风土人情和独特文化魅力。
(纪雅囡杨群陈少帅)
本文来源:宿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