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晨
宋元至明清以来,嘉兴府城的印刷业日渐发达。以手工木板刻印、石印、铅印工艺得到广泛运用,逐渐成为嘉兴印刷业的繁荣局面,并向城厢外拓展。
光绪廿七年()开设建国路号杨载兴刻字店,承印木刻印刷业务。民国廿三年()杨史更名“图章印刷店”继改“印刷所”。
清光绪三十年()建国路号钱咏藏开办“振新派报社”,民国二年()钱宝徽改名“振新印刷社”。
清光绪三十二年()温州人谢公兴始创谢公兴纸号,设铺余贤镇(今余新镇)南街宝成弄底东侧,经营土纸、手工木刻印刷、石印,民国初年谢公兴之子谢新泉(乳名顺喜,又名世乾)更名“谢公兴印刷所”,铅字印刷,承印广告招贴,开创“出货迅速,约期不误”商业精神。
20世纪六十年代初,谢新泉妻范小娣把谢公兴雕版印刷技艺传艺给儿媳沈金妹,后由于政策影响,没有复业老招牌。
民国十年至十四年(-)间先后有大新、董立记印刷所开业。民国十五年()开始又有新泰、大华、东南、时代等印刷所(店)陆续开设。
抗日战争爆发,嘉兴城乡受到破坏。开设在建国路的振新、东南、余贤镇谢公兴印刷所等被毁。民国二十七年()后各业主筹集资金,陆续修建复业。抗日战争胜利后,据民国三十四年()嘉兴商会登记表载:当时东南、华美、杨载兴、振新、时代、裕顺、公一、大新8家印刷所(店)一般规模较小,雇工人数不等,季节工居多。主要设备是圆盘印刷机、石印机、少数所(店)有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承印商品招贴、名片、账册、发票、戏单、信封、信笺等。
建国后,熹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嘉区民国日报”、“嘉兴商报”、“嘉兴人报”与嘉兴救济院部分印刷财产合并,于年正式建立在西河街3号公营浙江省嘉兴新华印刷厂。年改名地方国营嘉兴印刷厂。
年11月,在公私合营高潮时,时代、振新、杨载兴、东南、文顺源、洪昌、华美七家印刷所(店)合并公私合营南湖印刷厂,归口工业企业公司,私方人员担任副经理,设备较为上乘。年,公私合营南湖印刷厂并入地方国营嘉兴印刷厂。
年人民政府为解决一部分烈军属的生活困难,专门从抗美援朝专项经费中拨出资金,靠十几个烈军属,在精严寺内办起嘉兴烈军属制本厂,主要生产最简单的薄本。年并入嘉兴印刷厂。
年余新镇人赵泉友和王店人杨锦文合股在王店里仁街51号创办王店新生印刷所,年十月改建为公私合营王店印刷厂,年,王店印刷厂成为地方国营嘉兴印刷厂的一个车间。年与嘉兴印刷厂脱离后改名王店印刷社,转为集体企业。年转为公私合营王店印刷厂,年改为国营王店印刷厂。年,王店印刷厂并入嘉兴第四毛纺厂。年东栅镇西大街号潘怀和开设公私合营民生印刷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从年以来,嘉兴城乡的印刷业进步很快,以胶印、凹印、凸印、苯胺印刷、喷墨印刷、丝网印刷及产量的品种、规格、标准、质量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对乡镇印刷业异军突起。
嘉兴城乡包装印刷业已发展成为以商标印刷和纸、塑料、玻璃、金属包装制品印刷为主的行业,产品行销国内外。我国纸容器包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纸匣”这个名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出口产品包装印刷,印刷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转向包装装潢印刷,还具有民族的特色。
嘉兴城乡年前商标印制建办企业有嘉兴市秀城区光明纸箱厂、嘉兴市南湖纸品厂、嘉兴市大桥印刷厂、嘉兴市海鸥纸品厂、嘉兴博士纸品厂、嘉兴市大桥文化用品厂、嘉兴市郊区余新长秦纸品厂、嘉兴市王店纸箱厂、嘉兴市华美印刷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