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老的文明史上留存下来大量的珍贵档案文献,仿真复制是解决这些珍贵档案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各级档案馆对档案仿真复制技术进行多种方式的研究,数字复制技术辅以传统手工技术方式取得了极好效果。
传统档案载体以纸质、娟类居多,这些材质易损耗、难保存,每接触一次都会造成损伤。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保护技术,档案原件终究难逃消亡的命运。
通常我们队珍贵档案进行保护性复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复制档案,最大限度还原档案原貌。当档案原件因为客观原因无法保存时,质量最好的仿真复制件可以代替原件被视为真品永久保藏。例如,《兰亭序》问世近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真迹,命书法名家褚遂良、欧阳询、冯承素等进行摹写。现今《兰亭序》真迹难寻其踪,这批存世摹本最能体现王羲之书法之精髓。历史长河中,有些真迹消失了,留存下来的高质量复制件同样为中华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书画复制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有很多优良方法。和书画作品一样,档案的仿真复制也有人工临摹、木板水印、珂罗版、印刷、数字喷墨复制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了很多高质量的仿真复制精品,主要有三大类:
1、中国传统手工技术,主要有临摹和木板水印
最传统的复制方式是“临”,即对照原件,用手工描绘复制。“摹”的方法出现略晚,讲薄纸覆盖在原件上进行复制,例如大名鼎鼎的“双钩”摹法。这些传统手工复制技术对复制人员的技能有较高要求,同时工期长、成本高。例如,《韩熙夜宴图》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名作,20世纪70年代北京荣宝斋用时8年,使用木版水印法,制作套色木版套,复制成35幅作品。复制件酷似原作,尤为珍贵,被公认为木版水印的巅峰之作。
2、现代印刷技术
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胶版印刷、丝网印刷、珂罗版印刷等方法。珂罗版制作过程繁琐,难于控制掌握,配色功能较差,对操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例如,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在年修补揭裱时,造成画面缺失。所幸之前人民美术出版社使用珂罗版技术印刷了数量极少的《清明上河图》,保全了《清明上河图》整体风貌。
荣宝斋复制的《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3、喷墨印刷,主要是数字微喷技术
数字微喷技术是一种不用印版、无压力非接触式印刷技术,主要是使用扫描或照相设备对档案原件进行数字采集,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最后使用输出设备打印。近年来,图像采集设备,输出设备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仿真材料的出现,数字复制技术辅以传统手工技术可以准确再现原作的细节特征。这项技术逐渐成为各地档案部门进行档案仿真复制的主要方式。
*节选自王善柏《珍贵档案仿真复制》
更多档案故事,请搜索中泰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