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网
资料图:今年5月14日,编号为B-J的C大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第4跑道起飞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除署名外下同)
从大型客机、极地科考破冰船、首制豪华邮轮等大国重器,到乐器、画材、文具、潮鞋、珠宝等时尚潮品,一批上海设计产品走上国际舞台,吸引世界目光。
从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杨浦滨江公共艺术空间到广富林遗址公园、“美丽乡村”吴房村,“上海设计”的魅力正一点一滴渗透到上海市民的生活中。
自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设计之都”称号10余年来,上海设计不断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创意设计产业规模过去10年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年总产出超过1.6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
资料图:“美丽乡村”吴房村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上海设计”提升智造水平
不久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工建造,意味着中国船舶工业已初步掌握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向大型邮轮批量化、系列化建造迈出坚实一步;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已完成历时五年的取证试飞工作,等待获颁型号合格证,即将向首个客户东航交付首架飞机;上汽集团两天前在全球同步首发MGMULAN,是中国汽车工业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车”……
资料图:大型邮轮二号船正式开工
在上海工业领域,设计已经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加速“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总设计师邵景峰看来,上海是全世界汽车设计师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汇聚了全国众多的车企研发机构,逐渐成为全世界的汽车设计中心。上汽总部设计中心在上海就有多名设计师,在伦敦、慕尼黑、东京都有设计中心。
“以前是欧美掌握汽车设计的话语权,就连汽车的比例是多少,标准都是人家定的。但现在中国正成为汽车设计创新的策源地。比如,现在很多欧美车企也开始在车载屏幕上动脑筋了,而各种创新形式的屏幕正是把汽车作为智能移动终端的关键要素,是由中国车企带来的风潮。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时代,中国设计开始引领全新的范式。”
资料图:“五五购物节汽车品质消费嘉年华”上,上汽集团旗下50余款新车亮相
邵景峰认为,中国消费者对美学的追求也到了全新的阶段,“上海设计”中跨界融合的元素越来越多,设计手段也更加多样。“我和伦敦的同事可以在一个虚拟空间中,直接参与一款车型的评审。我们可以在一个可视化实验室里尽情沟通交流。”
设计巧思藏在“一书一笔”
自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以来,上海连续多年举办设计之都活动周。每次逛设计周,你会发现,设计并非只跟那些精巧的艺术品、工业产品,抑或与大牌时装有关,而是就在我们身边,在细致多样的生活里。中国消费者开始为设计买单,而中国的设计人也有能力为新的需求提供高性价比的设计产品。
在文具品牌晨光的展台上,被放大数倍的磁悬浮中性笔装置占据“C位”。据晨光品牌部高级经理郑天慧介绍,磁悬浮中性笔,是在笔握处加入磁力缓冲装置,运用“同极相斥”的原理,缓解书写压力并保护笔头,这款产品去年已获得德国iF设计奖。晨光每年投入超1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文具制造商之一,专利超项,产品设计包揽国际四大工业设计大奖。今年秋季开学季,每年有上千款新品问世的晨光又推出了博物-濒危动物海洋系列,将濒危海洋动物形象融入产品设计。
一本书的设计同样奇妙。使用变温油墨和热敏材料开发的“冰书”是一种创新型出版物,读者阅读前,需要将它放入冰箱的冷冻层冰冻15-25分钟。展出时,随着温度的上升,图书中原本色彩鲜艳的内容会逐渐褪色,直至完全变成白色。当纳利亚洲总裁叶艺介绍,“冰书”的印刷历时4个月,在原先掌握的变温油墨技术上,团队又研发了一整套五色油墨方案,并用繁复的丝网印刷法,手工操作,刷了整整14层油墨,经过6轮测试与调整,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设计创新既需服务于时代,又要绽放于未来。这些充满环保理念的设计产品也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比如当纳利通过研发改良而成的“去塑纸挂钩”,它的强度、耐受力、重量、成本都和塑料纸挂钩不相上下,可降解、可循环、可再生,这一产品已经在一些精品超市落地。
图说:被放大数倍的磁悬浮中性笔装置占据“C位”
行走间感受“设计之美”
在今天举办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主会场,上海黄浦滨江船舶馆及周边,设计叙事、未来之眼、设计之梦在内的三项公共空间艺术装置格外吸睛。
其中,“设计叙事”位于主展入口,以火炬造型,齐聚43个世界设计之都城市。“未来之眼”位于主展中心,以球体表达“元之概念”,结合声光电VR展示,在微小空间中创造出“元宇宙”氛围。“设计之梦”位于主展馆和主会场中间的广场,成为了一朵不会飘走的云,设计团队采用环状气球群营造出了云朵般奇妙的半室外空间。通过空间艺术装置作品和系列展陈内容的结合,现代艺术与都市生活在此有机融合,展现出了上海这座“设计之都”的独特魅力。
三个装置的打造者华建集团,还在“打造城市空间”建筑设计主题展览的展区设计中,采用榫卯结构作为基本设计元素,表达“设计无界”的未来探索。“我们集成行业最佳,引领行业趋势,为大会呈现世界级建筑设计水准。”华建集团副总裁周静瑜说。
城市空间和服务也是“上海设计”的重要发力点。在保护传承城市文脉、美化公共空间上,上海精心设计城市地标建筑,打造美观实用的“城市家具”。近年来上海打造了许多充满活力的城市新空间,如“一江一河”滨水岸线、桥下空间、改造老建筑老街区等,让更多创意艺术、人文气息注入,让设计成果人人共享。
在本届设计之都大会上,还出现了不少以城市微更新为创业方向的设计公司,社区空间、口袋公园、街景装置、公交站点都成了设计师挥洒创意的舞台,用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改造,让城市焕发活力,让空间适合共享。
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刘刊认为,上海已进入城市更新阶段,在既有空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整合提升生活品质,是设计师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已经在用设计来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跨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人才,一起与设计相融合。这也是这次大会主题——‘设计无界,相融共生’的重要意义。”
新民晚报记者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