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山东新华社关注沂蒙老区沉浸式体验红

白癜风可以吃海鲜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0806/4233075.html

10月5日,新华社播发消息《沉浸式体验“圈粉”沂蒙老区红色游更“火”》。文章说——

革命老区推出沉浸式红色旅游项目,“圈粉”不少游客。国庆期间,到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体验一段沉浸式红色旅游,已成为诸多游客的打卡选项。

假日期间,在红嫂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一处农家院内,游客们坐在长凳上,专心地观看沉浸式红色情景剧《识字班》:八路军指战员积极发动根据地农村妇女学习文化知识,身后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抗战必胜……

没有舞台,演出在真实搭建的农家小院、医院中进行;没有灯光,演员真情实感地演绎着军民鱼水情深。演员是当地村民和文艺爱好者,在红嫂当年居住过的地方,他们说当地话、演当地事,深情质朴,受到游客欢迎。

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一处农家院里,游客们正在观看红嫂故事情景剧《识字班》的演出。(郑树平摄)

国庆期间,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迎来众多游客。(郑树平摄)

常山庄村的一处农家院里,游客们正观看情景剧《民兵连》的演出。(尹君摄)

在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一群小游客正在听红嫂用乳汁救八路军伤员的故事。(尹君摄)

10月2日,沂蒙红嫂明德英的孙媳妇耿胜红(前)、孙女李守英(中)、重孙李超(后)在参观沂蒙红嫂明德英纪念馆。

沉浸式体验“圈粉”沂蒙老区红色游更“火”

新华社济南10月5日电(记者杨文)革命老区推出沉浸式红色旅游项目,“圈粉”不少游客。国庆期间,到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体验一段沉浸式红色旅游,已成为诸多游客的打卡选项。

“乡亲们,你们都来了?哎,三妮,昨天学的几个字你还认识不?”“认识,这个念‘中国’,那个‘共产党’,那个念‘抗战’……”

假日期间,在红嫂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一处农家院内,游客们坐在长凳上,专心地观看沉浸式红色情景剧《识字班》:八路军指战员积极发动根据地农村妇女学习文化知识,身后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抗战必胜……

没有舞台,演出在真实搭建的农家小院、医院中进行;没有灯光,演员真情实感地演绎着军民鱼水情深。演员是当地村民和文艺爱好者,在红嫂当年居住过的地方,他们说当地话、演当地事,深情质朴,受到游客欢迎。

旧院落的墙上,挂着几串大蒜、辣椒,院内还有石磨、纺车、锥子等老物件。在常山庄村,有不少这样充满年代感的小院。今年“五一”开始,沂南县打造红嫂故事沉浸式体验小院,通过沉浸式演出,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识字班》,则是沂南县打造的5个红嫂故事沉浸式体验项目之一。“以前只是参观红嫂纪念馆的时候,了解到沂蒙红嫂这个群体。如今通过代入感的演出,在现场更能体会到红嫂精神的伟大,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来自江苏新沂市的游客满春江观看了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

缝军衣、烙煎饼、抬担架……这些沉浸式演出,以红嫂故事为主线,还原了20世纪40年代初,发生在沂蒙大地的感人场景。

“游客进入小院后,可自主观看或参与到演出互动当中,让他们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沂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如峰说,沉浸式体验紧紧扣住特定历史时刻中不同人物的境遇和性格,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现当年军队和老百姓“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沉浸式演出,是革命老区沂南县创新红色旅游的路径之一。近年来,沂南县融合创新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新模式,全面推进全域红色旅游。在常山庄村,沂南县建立起

与古村庄融合的沂州古城,集红色旅游、红色教育体验、影视拍摄于一体,辐射带动周边多人就业致富。年,景区周围村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

国庆,沂蒙老区点亮最美中国红

国庆假期缓缓拉上大幕,沂蒙老区推出的沉浸式红色旅游项目“圈粉”不少游客。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游客们奉献了精彩文旅盛宴,成为热门红色地标打卡地。

10月1日,以“盛世华诞,舞动沂蒙”为主题的红色戏剧节拉开大幕。红嫂家乡国旗飘扬,组成了绚烂夺目的中国红,洋溢着一派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红色戏剧节以“盛世华诞,舞动沂蒙”为主题,含“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及国内首个现场沉浸文献史诗山村剧场《沂蒙四季——红嫂》的演出,还有曲艺表演,相声、快板表演,具有沂蒙特色的沂蒙庄户戏演出,大学生们表演的《歌唱祖国》红歌快闪等。

景区打造的《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医院》《识字班》《民兵连》以及红嫂故事的沉浸式小院演出场场爆满。

“把俺奶奶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景区特邀“红嫂”明德英孙女、孙媳妇、重孙到景区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向游客讲述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

“在山村好莱坞圆了演员梦。”国庆假期,适逢红色电视连续剧《白毛女》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火热拍摄,游客们游览红嫂家乡美景同时,还近距离欣赏红色经典影视剧拍摄,甚至当起群众演员过了把表演瘾。

景区所在的常山庄是抗战模范村,是“红嫂家乡”。景区和县博物馆联合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景区”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有机融合,组织了版画、丝网花、金属丝编、彩绘脸谱、刺绣、布贴画、柳编、棕编、金属丝编、刻瓷、剪纸剪影、小郭泥塑等非遗、手工艺项目等“沂蒙手造”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品味金秋走沂蒙”非遗蜡染走秀活动,在《沂蒙四季》山村剧场上演,备受游客青睐。大学生们身着时尚蜡染服装,踏着时代青春节拍,进行了青春文创、民族瑰宝、乡村振兴等系列走秀,中国古代手工技艺与红色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诠释了古朴、独特、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惊艳了沂蒙。(据年10月7日大众日报客户端)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马章安整理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2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