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程三秦科学英才侯伯宇和罗健夫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题字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尤其在西安这片人才沃土上,一代代科学工作者立足本土,用智慧、汗水和鲜血凝聚力量,成就科学事业。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路上,一位位科学工作者勇攀高峰,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载人航天、光电芯片、人工智能等科研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让西安成为了我国科研实力雄厚的国家重要科教基地。其中,物理学家侯伯宇、科学家罗健夫不仅在专业领域取得创新性一流成果,更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秉持科学报国的理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01

(左一侯伯宇)

侯伯宇教授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侯伯宇就致力于群论在物理学中应用的研究,解决了前苏联国际权威未能证明的重要公理和量子化学权威未能提出的重要公式。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侯伯宇教授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并获得全国先进科学工作者称号,受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上世纪80年代初,侯伯宇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期间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守恒流生成元的办法,这一研究成果就是被国际学术界冠名为“侯氏理论”,填补了国际空白,“侯氏理论”更是被称为“中国骄傲”。

对科学的不断探索与对于教育事业的辛勤耕耘是侯伯宇教授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教37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生,他牵头组建的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更是被称为中国理论物理学界的“西北军”。

他曾说:“我人生最大的追求莫过于两点:一是在科学的殿堂里尽情翱翔,勇攀高峰;再就是能够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侯伯宇教授,一直用他的生命轨迹,让更多人的认识到中国科学家的品格,科学是他们倾尽所有时间、精力的追求,祖国的繁荣强盛更是他们动力的源泉。中国的科学家心中不仅仅只有学术,更多的是对于人民、对于祖国深沉的爱!

02

罗健夫,毕业于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年4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先后在母校及西安电子计算机技术所、骊山微电子公司工作。

年,开始研究微电子技术,年主持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攻关。年、年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后继续研制Ⅲ型图形发生器,至年10月已独立完成全部电控设计。年6月因病去世,年仅47岁。

罗健夫生前多次自动放弃评聘高级职称和提升干部的机会,颁发奖金分文不受,被同事誉为“中国式保尔”。年,国务院追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年,罗健夫被评为“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今天,让我们通过两位画家的画作一起走近物理学家侯伯宇、科学家罗健夫。

01

△《侯伯宇》

倪超cmxcm中国画年

《侯伯宇教授》这一作品是典型的人物肖像创作,内容紧紧围绕侯伯宇教授的主要成就和工作经历展开。

作者借鉴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选择了侯伯宇教授研究、授课、演讲、解惑四个日常生活片段中最有代表性场景逐一展现侯伯宇教授的生活侧影,力图让他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

△中心人物:侯伯宇(年9月-年10月),祖籍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镇侯楼村,年9月11日生于天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侯氏理论”创始人。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其中研究场景是整幅作品的主要画面,面积最大,以侯伯宇教授专注研究的形象为主体,采用写有物理学公式的黑板作为背景,暗示人物的科研成就,大面积的黑色更是与前景白色衣服的侯伯宇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在授课和演讲场景中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主,抓住了侯伯宇演讲与讲课时专注自信的神情,衣服处理采用较重的墨色,协调主画面大面积的墨色。

解答学生疑惑的场景,采用了横幅多人物组合的方式,既起到横向连接画面的作用,又起到丰富活跃内容的作用,突出了侯伯宇教授与学生们融洽的氛围。色彩上采用了黑白灰的笔墨处理方式,以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出侯伯宇教授朴素的生活作风。整个画面造型偏向于写实,呈现出侯伯宇教授生平的真实面貌。

作者简介:倪超,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西安中国画院专职画家、展览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陕西中国画学会理事,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02

△《罗健夫》

李海勃cmxcm版画年

罗健夫的精神感召着一大批科学家潜心问道,也感召了艺术家为他画像,向他致敬。作者李海勃创作了丝网版画《罗健夫》,来记述科学家罗健夫的辉煌成就和重大贡献。

丝网版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钟声进入中国的,采用手工刻膜、胶液封堵或化学方式感光制版等方法,制成图形部分漏空、非图形部分封闭的印版。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材料的改进,以及大量国外媒材的输入,使得丝网版画语境转换、图式更新、技法精进,加速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丝网版画的现代化艺术特色正是表现研制图形发生器的科学家罗健夫形象的最佳载体。

△罗健夫(年9月21日-年6月16日),汉族,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原航天工业部所工程师。

画面中心取自罗健夫年轻时的形象,目光坚毅,手中的书籍和眼镜标志其科研工作者的身份。作者在人物形象上套印勾线,与以半导体集成电路和书写性线条的背景恰当融合。

背景上还衬以罗健夫刻苦学习、忘我工作的情景和劳模勋章,图形发生器、书籍等图像错落排布其间。

泛灰黄的色彩基调凸显年代气息,主体人物处在错综复杂的科研数据之中,攻坚克难追求科学真理。映衬出罗健夫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科研事业发展过程中,做出的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和高尚的情操。

作者简介:李海勃,陕西宝鸡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组联部主任,兼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

△董扬篆刻

来源:西安中国画院编辑:慧敏校对:洪敏

审核:百解

食安西安

甜美西安

最美街巷

出圈街区

最美景区

最美民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43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