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生系列之丝网彩印杨振和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生努力,只为赶上时代的脚步;一路风尘,难以忘怀走过的风景。虽然在这个崇尚年轻的时代里,人人都在光怪陆离的时尚弧光中盘旋,我却更愿意安静地在我培育了三十多年的教育百花园中,摘几朵奇葩,说一些老话,盘点一下我的老学生。

杨振和,这位酷酷的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十七年前从安徽的一所大学考到我工作室来学习的时候,还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大小伙子。岁月让他成为了教授、画家,也让他在艺术上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却将他雕塑成了一尊沧桑的雕像。

初见杨震和即被这位憨厚敦实年少老成的大小伙子所吸引,接触多了,才知道他异乎寻常的求学之路。

出生在偏远山村的杨震和,身为家中长子的他,过早体味了人间疾苦。命运弄人,高考之路异常艰辛,在经过了四年的高考复读后他终于进入高校学习了。或许是因为得来不易,读书期间他倍加努力,终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留校任教。

《奏乐图》第20届全国版展入选,年6月,65cm×65cm,丝网版画,印数22,作者:杨振和年,杨震和以高校教师的身份考进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进入我工作室学习之前,他已经在丝网版画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的研究方向是装饰艺术,工作室里虽然有一些与装饰艺术设计与创作相关的设备,但是独缺丝网版画创作与印刷的设备。好在我院著名版画家张天星教授工作室里有全套丝网,铜板画的创作与印刷设备,自然,张教授也就成了他丝网版画创作的导师。

《大师梅兰芳》三联cm×cm,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作品,年8月,丝网版画,印数20

《戏苑春秋》,丝网版画,xcm,年8月,印数20

《奏乐图》第20届全国版展入选,年6月,65cm×65cm,丝网版画,印数22,作者:杨振和

从小吃过苦的杨震和做起丝网印刷起来就像一位老农民,脱去上衣甩开膀子赤膊上阵,在夏天闷热的工作室里,一脸汗水一身油彩,分不清是他在印画还是丝网在印他。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学习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多幅丝网版画入选国家级大展并获奖。

是因为对迷离光影的向往还是因为对曼妙舞姿的痴迷,总之,在杨振和的版画上,戏曲人物和仕女是表现的主体。

杨振和版画作品中的戏曲人物和仕女形象,在广泛吸取民间美术造型的基础之上,运用中国书画的线条处理手法和篆刻艺术中的刀法所营造的“金石味”,并结合现代设计艺术中的构成法则和装饰艺术中的平面化处理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艺术效果。

《中国戏之杨家将》丝网版画,年4月,80cm×70cm,印数20

《中国戏之三》第16届全国版展银奖,年4月,63cm×59cm,丝网版画,印数20

《中国戏之七》第18届全国版展入选,年8月,66cm×63cm,丝网版画,印数20

《中国戏之八》入选“黄山魂”新徽派版画作品展,年8月,66cm×75cm,丝网版画,印数20

《中国戏》第15届全国版展银奖,年4月,78cm×70cm,丝网版画,印数18

我一直纳闷,杨震和既是教书育人的教授,又是引领学术发展方向的带头人,还是学院的行政领导。身兼数职的他,如何能做到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进行科研和创作,并且取得让人难以置信的斐然成果?

问他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做那么多的事情。他憨憨地一笑,不紧不慢地说:时间总是不够用,没有时间就挤呗,别人休息睡觉的时候我多干一些。至于精力,也感觉累,只是挺挺就过去啦!

时间对有些人来说是一条线,怎么切割只是长短。时间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一张网,拉拉扯扯总能伸长,只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5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