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
(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Thin-film)
本征薄膜异质结电池
具备对称双面电池结构,中间为N型晶体硅。
正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和P型非晶硅薄膜,从而形成P-N结。背面则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和N型非晶硅薄膜,以形成背表面场。
鉴于非晶硅的导电性比较差,因此在电池两侧沉积透明导电薄膜(TCO)进行导电,最后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形成双面电极。
HJT作为新兴的电池技术,优点也非常突出:
?优势一:工艺流程短。HJT电池工艺主要包括4个环节:制绒、非晶硅沉积、TCO沉积、丝网印刷;远少于PERC(10个)和TOPCON(12-13个)。其中,非晶硅沉积主要使用PECVD方法。TCO薄膜沉积目前有两种方法:RPD(反应等离子体沉积)和PVD(物理化学气象沉积)。住友重工拥有RPD的专利,而PVD技术发展成熟,提供设备的厂家较多。
?优势二:转换效率高。主要得益于N型硅衬底以及非晶硅对基底表面缺陷的双重钝化作用。目前量产效率普遍已在24%以上;25%以上的技术路线已经非常明确,即在前后表面使用掺杂纳米晶硅、掺杂微晶硅、掺杂微晶氧化硅、掺杂微晶碳化硅取代现有的掺杂;HJT未来叠加IBC和钙钛矿转换效率或可提升至30%以上。
当然,在卷生卷死的光伏业,完全靠着一分一厘的努力在推动新能源的普及和应用,HJT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量产应用的终极原因还是在,而设备又是其中很大比重。
年以前,HJT设备主要由梅耶博格、YAC、AMAT、日本住友等外资品牌提供,设备成本约10-20亿/GW;
年开始,随着迈为、钧石、捷佳伟创等国产装备不断推进进口替代,设备成本降至5-10亿元/GW;
年欧洲老牌龙头梅耶博格被迫退出竞争;
20年HJT设备成本降至5亿/GW……
拥有着脚踏实地顽强意志的中国光伏人,路漫漫其修远兮,来日定将披荆又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