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台区东门口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后,78岁的独居老人鲁玉兰与社区老姐妹们就有了“第二个家”。在这里,鲁玉兰凭借一双巧手,以手工制作为“媒”,结交了一些兴趣相投的好姐妹,不仅让老年生活不再孤单,也为和谐邻里关系、丰富社区文化,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3月13日上午,在日间照料中心的手工制作室里,鲁玉兰与姐妹们聚在了一起,此时正是她们雷打不动的“手工时间”。“你看这个颜色做‘牡丹花’,好看吗?”“用力缠铁丝,这样花瓣不容易掉。”“呀,大家快看看,老赵的手真巧,这么快就做好了一只‘蝴蝶’!”……记者还没走进手工制作室,就听到一阵阵欢声笑语传来,一问才得知社区居民正在制作丝网花。她们做的丝网花与真花大小一样,有牡丹、玫瑰、百合、蝴蝶兰等样式,都是盛开怒放的造型,连花蕊也与真花相差无几。
“在做丝网花方面,我还是个小学生,我们的老师是老赵。”鲁玉兰说着向记者介绍坐在身旁名叫赵晓英的老人。据赵晓英介绍,丝网花就是用铁丝、尼龙网、小木棍等材料,制作成鲜花造型的手工艺品;自从跟着鲁玉兰学做毛线编织和手工串珠,她对手工制作的热爱越来越浓厚,并自己学会了丝网花的制作,然后教给经常一起做手工的好姐妹。“丝网花简单易学,造型多种多样,非常适合摆在家里做装饰品。”赵晓英说,提起东门口社区的手工制作,毛线编织、手工串珠和丝网花是当之无愧的“招牌作品”,鲁玉兰更是远近闻名的“手工能人”。
记者在手工制作室里看到,墙上的置物架上、房屋一角的柜子里,还有屋子中间的大方桌上,都摆有鲁玉兰、赵晓英等人制作的手工艺品,包括毛线钩的婴儿鞋、钥匙扣、坐垫,串珠编的纸巾盒、笔筒、小包,以及各种造型的丝网花。整个制作室俨然一间手工艺展览馆。
要问鲁玉兰对手工制作有多热爱?她虽然腿脚不灵便,要拄拐杖,但仍然每天来社区参加活动。鲁玉兰告诉记者,她是吉林四平人,打小喜欢手工编织,上学时,都偷偷把钩针带在身上,一有时间就与小伙伴编织工艺品。可以说,这就是她所有的童年回忆和快乐源泉。但50多年前来到宝鸡后,她就再无缘这项手艺了,特别是老伴去世多年、儿女不在身边,家里常常就她一个人,加之以前与周围邻居不熟,鲁玉兰曾感觉生活很孤单。
知道鲁玉兰有手工特长后,社区工作人员就经常邀请她参加活动,使她不仅重拾旧爱,还结交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年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成立,鲁玉兰等手工爱好者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她们每天聚在这里做手工、拉家常,在说说笑笑中,大家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
对老年人而言,老有所乐的生活更幸福。特别是东门口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人,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老人聚起来、乐起来,给大家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便成为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据社区工作人员常宏芳介绍,社区每逢节假日都会组织太极拳、功夫扇、柔力球、歌舞演出等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太极拳队、舞蹈队已形成规模,并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老年人自创节目,义务给社区居民表演,演绎出了老年人的别样“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