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一提到文房四宝中的“墨”,人们会很自然想到黑色。是的,墨是指黑色的液体或固体。拓片,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也是用黑色的墨汁来制作完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墨不再是黑色的象征,现如今出现了红,黄,蓝,白,绿等五彩墨汁。
以上拓片,就是我亲自实验,用红色墨汁,制作完成。红色墨汁胶质太大,在拓色的时候,拓包容易将宣纸带起,造成字迹图案模糊,出现墨晕现象。制作的成功率很低。
魁星tapian这幅魁星拓片,是一幅字又是一幅画,制作难度最大。难就难在,空白跨度太大。铺设宣纸时,空气不易完全排出,造成宣纸和青石碑面吸附力降低。稍不留心,宣纸就会破损,影响美观。而且,墨色还没有拍打均匀,宣纸就会翘起,拓片就算前功尽弃了。
以上魁星拓片,是我制作最好的一张,真诚祝愿,主宰天下文运的大吉星,永驻人间。
以这张拓片,是先祖李景庵的墓志铭。如果不是被别人挖出当石桌子用了好多年,字迹会更加清晰。
以上这块《师道立》大碑,是清代道光年间,云贵总督------潘铎,为自己的恩师李景庵所立的指路碑。文革时期,被生产队用来安装深井水泵使用。碑体的四个孔伤,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这块大碑长2.3米,宽90厘米,厚23厘米。没有这么大的宣纸可以用来制作拓片,中间的接口影响了美观。而且字迹磨损严重,好多都看不清楚,制作出的拓片质量也不高,请大家见谅。
《心经》拓片zhengm《心经》拓片beimian以上这张《心经》拓片,是家父书写,又请了国家一级工艺石刻大师雕刻,我自己制作成拓片。为了表示对《心经》的敬仰之心,家父特意挑选了一块进口的黑色花岗岩,硬度都达到了6.5莫氏硬度,没有几十年的雕刻功底,很难在这种石质上雕刻。看似一幅小小的拓片,却凝聚了至少三个人的力量。
拓片-----越来越少的手工制作,这是现代雕版印刷和丝网印刷,无法替代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一张好的拓片,不仅要墨色匀称,字迹图案清晰,而且拓片背面也不能有漏墨现象。
拓片制作,听着看着都挺简单,其实,每一步都不容易呢。制作拓片对温度要求很严,一年四季只有春秋可以制作,太热太冷都不太好。而且,最难的就是铺设宣纸,经过浸泡的宣纸,稍微用力不均匀,就会被扯破。就算你铺好了,空气排不好,宣纸和碑体依附不牢靠,上墨还没有均匀,宣纸就会翘起,造成前功尽弃。就算你铺好了宣纸,宣纸的湿干润燥,上墨所用的力度,全凭经验和感觉,不像数学家和科学家那样精准。之所以,越来越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