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兵山高米,算得上一个小山包,高岭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山,仅仅就是个十几米高的小土包。然而这两个小山包却是衡阳城西南面的至高点,是衡阳西南的门户。驻守这两个小山包的是预备10师3营7连,连长张德山,全连不到人。张德山自己率领2个排驻守停兵山,分出一个排驻守高岭,排长李建功。进攻这两个阵地的是日军大队。根据日军编制,一个小队54人,中队有人左右,大队有人左右。且不比火力差距,单单兵力对比是比。差距就是这么悬殊,这种比例在抗战中极为罕见,但在整个衡阳会战却非常普遍。这就是第十军的衡阳会战,方先觉将军的衡阳会战。这两个小山包天然地势不利于固守,但是守军修筑了大量工事,碉堡和坑道布满阵地,阵地前方插满了铁丝网,布满了地雷,当然也少不了杀敌利器“方先觉壕”(“方先觉壕”是衡阳会战中,第十军挖掘的特有战壕,小编此处不详细介绍,读者可以自行百度)。但是不管多坚固的工事,不就是两个小山包吗?不就是来人吗?日军大队大队长永里堰彦信心满满,准备在1个小时内攻占阵地。年6月26日,永里堰彦组织兵力发动冲锋,猛烈攻击停兵山和高岭,迎接他的是守军地堡中的机关枪和从“方先觉壕”上仍下来雨点般的手榴弹,第一次冲锋被守军打下来了。永里堰彦大出意外,立马组织以中队为单位的第二轮冲锋,在小小的阵地上连续冲锋,密密麻麻。守军兵力太少,压制火力不够,这时阵地后方的国军迫击炮和山炮起到了支援作用,不断在日军冲锋阵地上进行炮击轰炸,让日军付出了重大伤亡。战斗持续了1整天,永里堰彦被彻底打醒了,非但没有1小时获胜,反而付出了多人的伤亡而无任何进展。27日,大队的日军已经恼羞成怒,并且改变战法,集中大队所有大炮对较小的高岭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小小的高岭根本经受不起这么多炮弹,所有工事损失殆尽。全排只剩下李建功以下几名战士。而日军在炮击后竟然发动数百人冲锋。高岭的最后时间到了,排长李建功以下全排士兵全部阵亡,实现了与阵地同在的誓言,日军终于占领高岭阵地。日军占领高岭后,对停兵山使用同样伎俩,首先地毯式轰炸,再采用人海战术进行一波接一波的冲锋。张德山目睹高岭守军全部阵亡,誓与日寇厮杀,血战至黄昏,杀敌无数。惨重的伤亡让日军在傍晚终于停止进攻,但是集中所有兵力团团围住停兵山。28日早晨,日军发动攻击,此时守军只剩二三十人可以战斗。激战到上午,日军几次冲上来停兵山,守军立马冲出战壕进行反冲锋,将日军击退。战至中午,阵地仅剩张德山和4个战士。张德山致电师长葛先才进行告别,葛先才让张德山退出阵地,他已经派出30团接应。张德山婉拒:“我上了阵地就没打算活着,阵地已经被日军炸的面目全非,没有坚守的价值,30团可布置其他防线。”张德山挂断电话后准备迎接日寇的最后一击,谁知日军竟然没有再发动冲锋。直到第二天黎明,日军乘天还没有亮,发动夜袭,张德山和另外4名勇士壮烈殉国。两个小山包上铺满了日军尸体,国军守军亦战至最后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