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0日,
正值中国人民警察节,
让我们致敬这个节日,
有他们,才安心。
保障了我们的安全。
能保障我们生活的还有粮食,
那古人制作美食需要用到的食器?
长什么样子?
都有哪些用途?
运用了哪些生活巧思在里面呢?
今天的课堂,
调和鼎鼐,调和是指五味调和,
鼎最初是作为炊煮器来使用的,
与小琪老师和小花老师共同来学习相关知识,
完成精美的手工作品。
探秘文明曙光
“寻找食物是动物的本能,在远古时期,人们住在山林中,完全处于野生的状态,动物同样也未被人们驯养,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往往要与体型力量远超过自己的动物搏斗,这就是人们捕捉猛犸象的场景,后来人们发现种子落地之后能够生根结果继而有了栽培物也就是我们的蔬菜,人们也开始驯养动物......”小琪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展厅。
活动剪影
小琪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索观察每一处原始人复原场景,同学们在笔记中写到:人们也不用居处不定四处猎杀动物了,也不用到处寻找水喝,发明了火之后,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烤有一个弊端,很容易烤焦,需要一个中间的媒介物将食物和火隔绝,最初他们找到石板,在石板上制作食物,像我们现在的煎饼就是受到了这个启发来制作的,后来他们找到黏土和水制作了陶器。
鼎和鬲(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初使用的是泥条盘筑法制作出来的食器是鼎和鬲。
知识小课堂
带着小琪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进行知识小课堂环节内容。
古人在蒸煮食物的时候并没有现在的油,就能用水。这种对食物加工方式叫煮,使用的器皿是釜——年前,最早出现煮谷物的器具,类似于今天的砂锅,现如今我们都是在天然气上面直接将砂锅放上面,古人如何用釜呢?
釜和灶(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听过一个成语“釜底抽薪”薪就是柴火,说明柴火是在下面呀,古人在地面上挖一个坑放上柴火这样受热均匀了。灶是烹饪时直接在灶内生火,釜受热均匀,火候也好调节,这样体积不大,搬动自由,使用简便,釜灶受人们广泛热爱。
小琪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各时期食器、后母戊鼎、染器、冰鉴等知识内容,同学们聆听的十分认真。
今天课程内容的主角了——鼎,最初它同鬲一样是炊煮器,主要用来煮肉的。从实用角度来讲,商周时期鼎用来煮肉或者盛肉,分为镬鼎,升鼎和陪鼎,鼎的使用上是有严格限制的,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等等。自从有了大禹制九鼎的传说后,鼎在古代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古人将王朝的更迭称之为“定鼎”、“迁鼎”。
同学们对鼎上的图案感兴趣,小琪老师介绍了这件司母戊鼎,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活动剪影
丝网印刷
本期活动,我们继续利用丝网印刷技术体验印制的乐趣,接下来,小花老师为同学发放印制材料,分别是年的日历和笔记本!
小花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像“饕餮”一样震慑邪灵,寻求庇护,福气到家,牛气冲天,用笔记本记录这一年的美好。
体验丝网印刷
体验丝网印刷
小花老师手把手教授同学们如何利用丝网印刷制作手工,同学们学得极其认真,对这项手工艺也充满了期待。
互动答题抽奖
每位同学按顺序在日历和本子上印制“牛气冲天”图案,其他等待的同学井然有序的与小琪老师进行互动答题游戏和抽奖活动。
花絮来啦
活动花絮
活动花絮
来源:吉林省博物院社教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