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圈子、踢毽子、造房子、拉铃子……这边厢,海派面塑花样迭出,重现弄堂里“九子”游戏。鳖山灯、走马灯、荷花灯、荠菜灯……那边厢,海派灯彩种种灯样,争美斗亮。
2月9日,“春又芳菲——海派民间艺术新春展”在中华艺术宫18展厅开幕。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这些来自上海各区的代表性民间艺术样式,在浦东盛大集结,让观众重新嗅到童年时光里的熟悉“年味”。
此次展览展示40余位老中青三代民间工艺传承人83余件精品力作,其中不乏青年艺术家的创新工艺品。作品所囊括的工艺门类共有18种,包括海派剪纸、金山农民画、松江丝网版画、嘉定竹刻、珐琅工艺、漆器、金山丝毯、顾绣、海派绒绣、海派面塑、海派灯彩、传统金银首饰工艺、民族乐器、玻璃工艺、立体纸艺、海派石雕、微缩工艺、紫砂陶刻等。
从展览项目中,观众将感受到中西合璧的上海文化特色。来自松江的顾绣非遗传承人钱月芳,带来了《红叶喜鹊》与《牧牛图》两幅作品。她用一根根丝线,绣出了丹青晕染、浓淡干湿,让不少观众误认为水墨画。钱月芳介绍,顾绣以名画为蓝本,用丝线代替水墨,是民间绣艺与文人画结合的产物。顾绣对我国四大名绣都有影响,因此被誉为中国“绣艺之祖”。
与顾绣面对面展出的是上海绒绣作品《浦东陆家嘴》。来自浦东的上海绒绣非遗传承人包炎辉表示,绒绣是舶来品,19世纪传至上海,经过一代代上海绒绣艺人传承改良,被誉为“东方油画”。此次带来的作品,是挂在上海市委第一会议室的绒绣作品的“缩小版”。
新年期间,中华艺术宫还将配合展览,推出一系列公共教育手工体验互动活动:初二,海派剪纸;初三,掐丝珐琅;初四,结艺编织;初五,海派面塑;元宵,海派灯彩。
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民间手工体验活动,把大众身边的海派民间艺术传承融入当下生活,以民间艺术特有的视觉和工艺语汇,与市民共度新春,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来自浦东发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