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新衡水,开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白癜风能治愈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404/4603724.html

“六个新衡水”,开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衡水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解读

近日,在安平县鹤煌网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先进的大型织网机开足马力全力运转,工人在操作织网设备。丝网产业是安平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产销量、出口量均占全国80%以上。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衡水市区滏阳河畔的美景。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坚定不移狠抓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开发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8月23日,在河北衡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吴晓华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该市今后5年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衡水市提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开创衡水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强市、结构调整富民,努力打造诗意栖居的幸福之城,建设产业兴旺的富强新衡水、创新创业的活力新衡水、崇德向善的文明新衡水、精致精细的善治新衡水、城乡隽秀的魅力新衡水、安定安宁的平安新衡水。

扩大有效投资,夯实产业振兴强市基石

项目建设

年以来,衡水市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等举措,组建专业队伍开展驻点招商,常态化开展敲门招商,并强化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和全程帮办。成功举办“招商之冬”系列活动,落地招商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实施省市重点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正大肉鸡全产业链、和平铝业、以岭现代中药产业化等大项目建成投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衡水市将坚定不移狠抓项目建设,以扩大有效投资夯实产业振兴强市的基石。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以大项目为牵引,要素和服务跟着项目走,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6.5%左右,到年突破亿元,投资超百亿元县市区超过7个。

突出抓好产业项目。该市将坚持以产业项目论英雄,实施“五个一百”产业项目,每年安排省市重点开工项目、续建项目、前期项目、谋划项目、技改项目各个以上,省市重点项目中产业类项目占比超70%。深入开展“谋跑争促”活动,建立招商对象、洽谈、签约、注册、前期、开工、入统7个项目库,形成梯次推进工作格局。

持续招大商引强企。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至少引进1家产业链国内龙头企业和1家外资企业,争取在投资超百亿元项目上实现新突破。高标准组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雄等重点区域投资推介会,办好衡水湖国际商务洽谈会、安平丝网博览会等活动。建全考核奖惩机制,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每年招商项目签约总额保持在亿元以上。

以优质项目推动消费升级。加快爱琴海购物中心、万达广场、铜锣湾中央商旅文化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新布局一批港货店、进口商品营销中心,建设特色步行街和夜经济街区,每个县城建设两个高标准特色商贸街区。结合争创衡水湖国家5A级景区建设特色消费场景和网红街区,整合特色文旅资源,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支持青竹画材、罗小蛋文创园等加快发展。加快衡东物流园建设,配套建设相关专业市场和服务设施,支持一批重点市场提档升级。

报告特别提出,将支持开发区以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聚焦17条重点产业链做实链长制。加快重点骨干企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发展到65家以上,工业设计成果应用超过项,打造2至3个“设计+制造”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标杆。加快推进主要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标准“领跑者”项目超20个。

在坚持一区一特色同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投入产出门槛,推进开发区市场化运营。衡水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力争突破亿元。实施“育龙工程”,集中资源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力争实现5家企业主板上市,培育单项冠军企业4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家。

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创业局部强势

全面创新

年以来,衡水市立足实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3+2”市域主导产业和“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特色产业迭代升级“五个一”工程,培优育新加快转型升级。工业设计实现省级园区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个全覆盖,成功列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40.8%,高新技术企业从家增加到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家增加到家。质量工作考核进入全省A级序列,域内中国驰名商标从19件增加到29件。养元智汇、瑞丰动力主板上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衡水市将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中深化科技创新,带动社会创新、文化创新、生态创新和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建设京津冀创新支点城市,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今后5年,该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吸引京津及发达地区创新资源,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搭建创新平台,以成果转化为重点打造创新创业局部强势。

做多做强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和产学研精准对接工程,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60%以上。采用“揭榜挂帅”新机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坚持“京津研发、衡水转化”,实施协同创新示范工程,全面融入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年对接帮扶企业不少于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项以上。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在产业细分领域谋划建设一批产业研发和创新机构,力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7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超过90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A类县达到3个。布局“南北创新轴”,依托“两区”“五园”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促进京津科技资源与衡水市优势产业精准对接。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展引才引智工程和衡水学子回归行动,大力引进培育行业一流创新团队。完善细化各类人才政策,发挥衡水生态优势和基础教育优势,规划建设人才公寓,解决好家属随迁、养老服务、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

关键领域突围

年以来,衡水市着眼改善营商环境、建立制度竞争优势。“标准地+承诺制”、“一会三书一证”、“亩均效益”评价等改革全面推行。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率先组建运行,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两项国家级试点顺利完成。“地押云贷”“党建+信用+金融”等改革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抵押品不足难题。实施与京津合作项目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该市将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纵深推进营商环境建设,集聚各方资源要素,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关键一招和根本出路。衡水市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依靠深层次改革畅通经济循环,依靠高水平开放汇聚优质资源,以关键领域突围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

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该市将制定《衡水市深化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深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乡融合、对外开放、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照单点菜”放权机制,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推行容缺受理,实现全域县、乡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网上“政务超市”,加快实现行政审批全程网上办。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整合国有资源、资产、资本、资金,提高运用效率,支持市建投集团做大做强,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金融创新产品。

构筑东出西联、内外联动全域开放格局。依托“一港三基地多园区”,打造“东西开放轴”,建设京南现代物流基地。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创新转化、制造协作、服务拓展、文化交融、要素循环等领域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编制雄安衡水协作区规划,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起步区5个专业园项目落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优势企业绑定央企“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市场,带动出口基地优化升级,加快大营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

优结构促高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结构调整

年以来,衡水市强基固本抓好“三农”工作,调整农业结构、推进规模经营,与新发地、中化等开展战略合作,饶阳、安平获批创建国家农业园区,省级农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万元田”发展到30万亩,“两品一标”农产品从17个增加到个。科学划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地表水引蓄利用量居全省前列,完成地下水压采8.6亿立方米。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5个,建成“四好农村路”1公里,改厕64万座,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村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该市将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稳定粮食生产。该市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粮食、经营主体提升三大工程,抓好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85亿斤左右。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聚焦关键环节,积极培育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和知名种业品牌。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市(县)院(所)合作”“果蔬进京”“中化来衡”为载体,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提高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重点培育10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2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20个高端精品。扩大设施农业规模,与北京新发地深化农产品产贮运销全链条合作。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新增“万元田”1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农村电商,新建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科学规划,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扎实开展“空心村”治理,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实施“千百十”工程,每年完成0个村庄整治、建设个精品示范村、形成20个以上亮点镇(乡)区,新创5个以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深化农村改革。培育以农民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参与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分享更多增值收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机制,及时对边缘户进行有效救助。(河北日报记者焦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7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