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按照我们可以从中英英中翻译中学到什么、译员学习途径、翻译中学习的方法,以及误区澄清等四个方面对翻译基本知识进行介绍。一.我们可以从翻译中学到什么许多人都在问,我们到底可以从翻译中学习到什么?这问题说来话长。很多人总以为翻译行业跟制造、建筑、石油、法律、会计、外贸、酒店服务等行业一样,就是一个普通的行业,所需要的就是双语能力。然而,说实在的,翻译是一种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
可以说,这个社会多少个行业,翻译就可能有多少个行业。因为这个社会的各门各类知识,都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行业术语。
举个简单例子,process一词,其最基本名词意思是“工序”、“过程”等,最基本动词意思是“加工”、“处理”等,在说明书和程序文件中,process常作为“工艺”、“方法”解释,如screenprocess(丝网印刷法),processcontrol(过程控制);
在医学中,其意思是“隆起”,如frontonasalprocess(额鼻隆起);在法律中,又常作为“程序”讲,如legalprocess(法律程序);在诉讼英语中,process却是“传票”(等同于summons),如processagent(传票接收代理人)。
类似例子非常多。由于各行业都有自己的大量术语,译员在翻译时,通常须对相关行业具备最基本的了解,至少是术语方面要有一定专业性,如有可能,还要具备一些简单知识背景,否则,就很可能译出生硬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或者英国或美国国中文,翻译痕迹非常明显。而这,正是翻译的最大难点,因为有时候只要一个词或者一个背景知识的不理解,就可能导致整句整段的不理解,进而导致译文质量不过关。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具体例子大家自己心中可能都会想得到。所以,我在碰到有人说自己英语能力怎么样,所以肯定能做好翻译时,就感觉这人对翻译认识很肤浅。
翻译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外文能力,更重要的是中文能力,因为如果译员连中文原文意思的理解都不透彻,怎么可以把意思地道地表达成英文?
或者,如果译员理解了英文意思,但因为英文原文句子比较复杂,所要表达的意思比较抽象,而译员的中文表达能力却很有限,怎么可能把英文很好地译成中文?这种例子,在难度比较大的中英和英中翻译中表现得尤其明显。除了中英文能力,知识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上面已经讲过,译员必须对翻译相关的行业具备基本的知识。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要把介绍激光晶体工作原理的英文论文译成中文,却把hole译成“洞”或“孔”而非“空穴”,把active/passivedevice译成“主动装置”、“被动装置”而非“有源器件/无源器件”,那就会被客户全盘否定。而这几个词,只是光电行业几个最基本的词汇。
所以这就要求译员必须事先具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或者至少在碰到这些词汇的时候,能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激光晶体的最基本知识点(术语、性能、用途等),从而确定这些译法。
又比如,如果译员碰到图片原文里的“”,结果不认识里面的“”和“”两个字甚至更多字,又打不出这些字,所以也无法在网络上查找这些字,怎么办?这就要求译员对繁体字要有一定的了解了。这两个字,大家试着自己解决一下。所以,译员不但要在翻译中被动拓展知识面,还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各方面知识,让自己成为无所不知的杂家,而不是碰到不理解的时候才去了解。这是要求译员具备较广知识的原因之一。以上介绍了译员所具备的能力,好象都避而不答翻译中能够学到什么。其实,如果译员基础不差,而且热爱并且长期从事翻译,那以上各方面能力,都可以通过做翻译学到并得以加强。
也就是说,通过做翻译,让自己中英文能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懂得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懂得和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点,使自己在获得自我成就感的同时,也对世界甚至人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所有这些,都是从翻译中可以学习到的东西。
二.译员学习途径译员的学习途径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向书本学习:从专业书本学习,也从非专业书本学习。从专业书本中学习到的是专业翻译知识,如某些词该怎么译,某些句式该怎么译,要避免什么样的不地道译法等。
而从非专业书本中学习得到的则主要是知识面的拓展,从而让自己可以胜任更多方面(更多专业)的翻译。2.向他人学习: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也向比自己差的人学习。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这里指译员)通常各方面的翻译能力都比自己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更多的是翻译经验和方法。对于比自己差的人,有时候也会有某些小的方面比自己做得好,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主要是这方面的能力。如果能好这两方面的学习,就可以让自己能力越来越强。3.在工作中学习:碰到困难并解决后总结经验。工作中碰到困难时,虽然也可通过求助别人得到解决,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自已解决困难。
因为在翻译方面,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求助网络和书籍等方式解决困难。
但必须强调的是,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解决问题后,都要有所总结,以使自己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更快地解决,如果是求助别人后解决问题,还要尽最大可能让自己掌握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验总结可以记在脑海里,更应该是书面总结,这样,下次再碰到时,即使忘记了也能找得出来,而且,书面总结还可以传承给后来人,这才是更重要的。
三.翻译中学习的方法这里所讲的翻译中学习的方法,主要是指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方法,或是求助别人而解决问题时,别人怎么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1.原文意思考证,包括陌生词考证、句子分析,以及原文纠错等原文意思考证包括陌生词考证、句子分析,以及原文纠错等方面。在此,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翻译的原文并不一定总是准确的,也并不一定总是合理和合乎逻辑的。因为在目前的中国,客户要翻译的文件基本上都与商业活动有关。
我们所碰到的文件,固然有很多是很正式的写得很好的文章和文件,虽然不见得达到教科书里的文章的水平,里面的所有文字和措辞,基本上都不会有错。
但更多的,却是一些很普通的中国人或者外国人写的文章和文件等,而这些文章或文件,通常就象我们平常很随意地写的文章甚至便条一样,没有太强的逻辑性,里面会有很多错误。所以,我们通常会碰到一些不大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从而很令人费解的词句,有时甚至整篇文章从头到尾都很不好理解。
这时,我们就很有必要对一些词句进行推敲,如果发现原文的用词或句子意思表达不对劲,就应通过周密思考,以我们认为正确的理解译成目标语,如有必要,还必须做适当的批注,让客户知道我们这样翻译的原因,有时还可以直接在译文中加括号作出适当的说明,这就是译注(译者注)。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会接到客户的有错误的文件呢?为什么不能选择拒绝翻译这些文件呢?这问题问得很好。
其实,有些时候,客户的文件,即使是有错,也是要翻译的,而且我们也不能拒绝翻译。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写了一篇不好的文章,要别人翻译成英文,如果我们所找的翻译公司说这文件有问题不能翻译,而我们却不知道怎么改,那该怎么办?应该还是要翻译的吧,因为我们必须跟外国人交流。由于我们会时不时地碰到一些这样的有错误的文件,所以我们还不得不必须具备理解和翻译这些有缺陷的文章的能力。
有时候,有些英译中文件的原文是英语水平比较差的非英语国家的人写的,比如法国人或德国人(或者英语国家的英语水平很差的人)写的,还会发现很多语法错误或词语错误甚至句子不合逻辑或者根本就不是一个句子,这些错误可能夹杂有法国式、德国式或其它一些莫名其妙的语法或单词错误,如果译员具备一些法语或德语知识或其它一些逻辑推理方法,那就会更容易地发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更容易地推测出作者原来想表达的意思,从而更好地完成些文章的翻译。
或者虽然不懂这些国家的语言,但知识面较广,懂得这些国家的一些简单的词和语法,也可通过逻辑判断推测出原文意思,从而做好翻译。而这,正是译员必须具有较广知识面的另一重要原因。当然,如果译员碰到原文质量有明显问题,导致影响译文质量时,也很有必要提醒客户,说明原文质量问题导致我们翻译难度加大,译文质量偏差;
否则,往往会因此导致不明就里的客户投诉我们,或者即使不导致客诉,也会导致客户以为我们翻译能力不佳而影响我们的声誉,这就是很冤枉的事情了。2.译文词句选择,包括词典选择、用词选择、句式选择、风格选择等评判译文是否优秀的一个重点是译员对词句的选择,而对于译员来说,就包括词典选择、用词选择、句式选择、风格选择等。其中,词典选择和用词选择密切相关。有些初涉翻译的译员总认为只要是网络或词典里查到的词就可以信任和使用它,殊不知,每个词都有多种不同意思,但有些意思不常用,要在特定语境下才能用。
比如,executive有“行政的”的意思,但把“行政机关”译成executiveorganizations就不恰当了。
而且,有些网络词典由于词库把关不严,还会出现个别甚至不少的语义错误,所以,我们在查词的时候,就很有必要多加推敲,如果不是很确定该用什么词,可以到网络里看别人是怎么译的,尤其是一些权威的网站是怎么翻译的,然后对别人的译法也加以斟别,因为有些人会把错误的译文发到网络上。句式选择,则比词典选择和用词选择更难做好。但是,通常词典和用词的选择做得更好的人,句式选择也会做得更好,反之亦然。
用词和句式的选择也是我们判断译员能力的两个重要判断依据。句式好的,会让母语国家的读者感觉读起来很顺,很符合目标语的行文习惯,如果译文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的,句式选择得好的译文还会让人感觉更专业,而不会让人感觉翻译痕迹很重。
要做好句式选择,首先要求译员要有一定的中外文基础,而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句式和语法的积累。
句式积累比较少的译员,如果中文基础不差,可以通过多记一些经典的英文句式得以改进,但这要求译员花费大量的时间积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翻译量的积累。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译员由于兴趣而集中精力地加班加点做翻译,在经过半年到一年的积累后就有明显的进步,而有些兴趣没那么强、没那么自觉的译员,即使在经过更长的时间后达到相同的翻译量,也会由于积累过程中的学习强度和精力集中度不够而达不到相同的效果。而这些,有很大一部分都应归功于句式的积累。风格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则是用词和句式的结合,尤其是句式,更是与行文风格密切相关。
所以,行文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与译员对原文理解的透彻程度以及对译文格式要求的把握程度密切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两种语言的文化习惯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内容,前面已经讲得不少,这里就不多说了。3.怎么样在翻译中学习,如何换位思考?上面两点好象也讲了很多东西,但主要还是告诉大家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但是,在翻译中学习的更重要的方法,还是要学会思考,尤其是换位思考,即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或其他各类人员的立场考虑问题。
在我们平常的翻译中,常会碰见各种之前没见过的情况,包括原文词语选择不当、句式不合理、表达不合逻辑等影响翻译理解的问题,也包括排版(如文件公式、图片、脚注等)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是否翻译等等非纯粹的翻译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说实在的,即使是问客户,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样才合理,这时候,译员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是原文作者或者译文读者,思考一下作者或读者会对译文怎么理解。比如,一篇中文市场调查报告里有一些句子明显有误,同时又有一些产品历年市场销售情况柱状图,图里文字很多,但客户未告诉该怎么处理,一时也联系不上。
我们就可设想一下作者是原来想从那些明显有误的句子里说明什么,从而决定该怎么翻译,再设想读者看到这个图时,如果不翻译会不会容易理解,如果很容易,那就不必翻译,否则就要翻译。
这种换位思考方法,还可以引申到其它很多方面,翻译的很多专业做法,如译者注(背景说明等)、脚注、尾注、作者介绍、参考文献,以及一些习惯用语与成语等的译法等,也许就是通过这些换位思考产生的。讲到换位思考,我还想提醒大家不要迷信英语国家的人的英语水平,也不要小看非英语国家的人的英语水平,同理,不要迷信一些身居高位的官员或企业主管的文章水平,也不要小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写作能力,而是把所有人都当作是普普通通的人,打个比方,不妨把整个社会的人当作是我们学校班级里的同学,那些文章写得好的,就是读书读得好的同学,反之,则是读书读得差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后,就不难理解我们平常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原文、书本、网络和词典等的错误原因。
四.误区澄清
在这里,我还想纠正大家对工作中学习到的知识的认识误区,具体如下:1.个人在公司学到的知识,不管向别人学到的,还是自己学到的,还是自己悟到的,虽然是个人的财富,但这个财富,归根到底还是应该算是公司给予的。因为如果你不在这公司你就不大可能掌握这些知识。2.同理,个人总结的经验,严格意义上来讲,也不仅仅是个人的经验,而更多的是公司的经验。
因为你总结的经验,很可能别人已经都掌握,即使别人都没掌握,也是公司给了你这个个人一个平台后才掌握到的,所以都是公司的财富,只是别人没有总结出来,但你总结出来了;没有做总结的人,其能力很有可能比做出总结的人还强。
所以,个人总结的经验,不经公司许可是不能随便透露给不相干的外部人员或者不相干的内部人员的,这就是公司知识产权和保密制度的来由。
但是,如果个人总结了经验,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你能够总结那么多经验,说明你个人至少在你总结的经验方面已经是相对领先的了,在这些方面能力比较好了,而且具备了总结能力。3.进入了一个公司之后,不要说自己学不到东西。在一个发展型的公司里,如果个人学不到东西,不能说在这个公司里学不到东西,而是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自己学不到东西。
如果感觉在公司学不到东西,要么就是自己没有找到学习的窍门或不够认真学习,要么就是自己没把心思放在工作和学习上。
有些人还以为自己能力挺不错的,但公司里没有其他人能够教你学到更多东西,所以在公司里学不到东西了。其实这是很错误的。
因为公司给了大家一个工作平台的同时,也给了大家一个学习平台,个人完全可以通过在公司提供的平台,在工作中自我学习,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当然这是更高级的学习,需要个人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结语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世界一切都在变,唯有变字不变。所以,作为翻译从业人员的我们,一定要及时改变自己,拓展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说得小一点,就是让自己及时跟上公司的发展与变化,让自己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在公司里认真工作和学习的人,收获总会比别人更多,这种收获,即使自己以后不再从事目前的工作,也会继续感受到其价值,而这,就是学习的价值。
商务咨询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