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这只有着一双细长腿的小鸟吗?
他叫鲍勃,是艺术小镇上最资深的艺术家!
年,鲍勃还是一只不自信的小鸟,他讨厌自己的小细腿,但在朋友的鼓励下,鲍勃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天赋。
他模仿大画家马蒂斯在自己的喙上画上漂亮的彩色图案,最终成为了小镇上有名的艺术家。
年,鲍勃最好的朋友小蝙蝠突然离开,他开始用蓝色表达自己悲伤的心情。
其他小伙伴们看见鲍勃这个样子,都想办法帮助他。伙伴们带着鲍勃去到了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鲍勃回家后做了一个彩色的梦,学会了面对离别、思念和悲伤。
来到年,鲍勃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罗伊,两个人在波普艺术上难分高下,那谁才是小镇中最棒的艺术家呢?
“鲍勃系列”的第三部,作者马里恩·杜查斯在极具波普艺术的氛围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友谊和竞争的故事。
《鲍勃玩波普》
01
鲍勃与波普
初看名字,你可能会在想,波普是什么?其实波普艺术(PopArt)是离我们生活中最近的一种艺术,它的特点是将大众文化的一些特征或者细节进行改变、放大和复制。
波普艺术出现在英国和美国的五六十年代,艺术灵感来自日常现实生活。它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时装和家具到电影海报和唱片封面,它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比如我们熟知的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霍夫曼创作的大黄鸭。
比如安迪沃霍尔在年用丝网印刷和不断重复影像的手法创作的《玛丽莲梦露》。
草间弥生创作的《南瓜》。
还有村上隆用布面丙烯、铂叶创作的《Wow,KaikaiKiki》等。
因为夺目的色彩和幽默的艺术形式,波普在年轻人当中十分风靡。
在绘本《鲍勃玩波普》中,作者首次将这一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用好玩的方式呈现给了孩子。而令人惊喜的是,作者也在绘本中与世界波普艺术的大师们隔空交流,掀起了一场梦幻联动。
比如鲍勃的竞争对手罗伊制作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坐坐鸭,看到这个熟悉的图案,你有没有想到开头提到的大黄鸭呢?
公共艺术大师克拉斯·奥尔登堡的《羽毛球》雕塑也出现在了绘本中。
也许对于大众来说更为熟悉的是杰夫·昆斯的不锈钢雕塑《气球狗》,鲍勃和罗伊在故事里也多次就这一形象的改编进行了友好的battle。
好玩的是,鲍勃和罗伊两个骄傲的艺术家最后也是在波普艺术中看到了对方的优点,从敌人变为了朋友。
作者马里恩·杜查斯尝试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有趣的图画来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让孩子看得捧腹大笑的同时,还能思考一些问题。
鲍勃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和任何一个小孩子一样,既有着自己的闪光点,也有着各种小缺点,真实又可爱。
孩子可以跟随鲍勃,一起成长,明白如何面对嫉妒、竞争,尤其适合二胎家庭。
谁不想有个鲍勃一样的朋友,谁又不想像鲍勃一样呢!
02
专注于现代艺术的作者
能创作出这样艺术绘本的作者也不是“常人”。早在进入绘本界之前,马里恩·杜查斯在英国的设计界和插画圈也早已赫赫有名。
她是国际平面设计联盟的成员,也是代表英国参加赫尔辛基世界设计之都庆典的六名设计师之一。
她的作品曾获全球年度创意与设计大奖DAD“黄铅笔奖”金奖、英国插画界最高荣誉VA博物馆插画奖、纽约艺术指导协会(ADC)国际设计大奖金奖银奖,还出版过畅销系列图书《和马里恩大师一起玩创意画》。
马里恩·杜查斯颇具魅力的手写字体和插图,被应用在了三星和惠普的广告中,成为一种“流行”。
可是,她却转身投入了绘本,并且说:这个全新的尝试,给了她“更棒的成就感”。
《鲍勃是个艺术家》是她的首部绘本作品,而第二本《鲍勃的蓝色忧郁期》就入围了英国年凯特格林威奖。
03
可爱的字体设计师
相信看过鲍勃系列的读者,一定也对其中字体设计印象深刻。这套书中的文字很特别,是手写的,稚嫩的笔法可爱又不失规矩认真。
这些文字出自这套书的中文版设计师潘振宇的女儿云子之手。
在写第一本《鲍勃是个艺术家》时,云子还只有5岁,还不认识几个字,在老爸的好吃好喝、连哄带骗下,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字一个标点地写完了(其实是画完了)近字的中文译文。
后来她又同样参与了系列第二部的书写。
到了第三本《鲍勃玩波普》,云子再次书写了多个汉字!
这一次,写字的过程里少了随意的天真,多了自我要求的规矩。
所以这套书不仅是小鸟鲍勃的成长故事,也藏着小女孩云子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