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陈琦按:
中国现代水印版画教育虽较早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但它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尤其是传统水印如何能适应新时代艺术发展所面临的语言转换课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并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致使现代水印版画教学推进艰难,后续乏力,许多专业院校甚至没有水印版画教学。所幸的是现在版画学界都集体意识到水印版画不仅仅是个单纯的技术版种,而是天然具有中国艺术意蕴的艺术媒介。
谢应云这篇短文从他对水印版画最初朦胧的远观印象,到动手实践并深入了解体味技术背后的文化韵味,反映了近年来我们在水印木刻教育和推广上所做的工作,开始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正因如此,我对中国水印版画的未来充满信心。——陈琦水印木刻是非常有意思的艺术,在中国版画艺术中,水印木刻艺术从传统到现代,都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与前些年的景象不一样的是,如今水印木刻创作多样性和技术开放性正吸引着其他专业的艺术家,他们逐渐从欣赏到实践,这似乎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与水印木刻艺术的接触其实并不是很长,但总有些冥冥之中的缘分。比如,我高中的学长很多就报考了广州美术学院的版画系,而在艺术的启蒙阶段,教过我的孙黎老师就是广州美术学院78级版画系毕业,与他同班的黄启明、盛檬、李全民等都是做过水印木刻的,他也跟我讲过很多他们上学的时候郑爽、潘行健、刘其敏等老师是怎么给他们78级版画系上课的故事。
所以,对于版画,对于水印木刻,我也就有了初步的印象。比如,郑爽老师的作品《黑牡丹·白牡丹》、潘行健老师的《水乡世家》等,孙犁老师的《绛线》等等。总体地看,水印木刻在于当时的感官体验,是一种高度概括,强调艺术性也具有装饰性的艺术门类。图《黑牡丹·白牡丹》郑爽56×74cm年
图2《水乡世家》潘行健48×46cm年图3《人与自然——春之声》盛檬50×50.5cm我本科毕业后读了黄启明老师的研究生。黄老师在版画艺术里是一个多面手,木刻、丝网版画、铜版、水印木刻都有涉及。其中《千禧看灯》、《鸟语花香》等等作品都是水印木刻作品,他的色彩很饱和,造型和设色有着浓郁的中国元素。而且,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他往往用细节处的灵光带给我们意味深长的想象,比如《秋月观鱼》中,通过干枯的莲蓬体现秋天;在被月光照亮的水面上,通过一只翠鸟来想象守候的丰收。
图4《鸟语花香之二》黄启明水印木刻59×55cm年
图5《秋月观鱼之二》黄启明水印木刻54×70cm年
水印木刻在广东有着体系化的教学和人才梯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除了郑爽老师是有持续性的水印木刻创作,其他老师都没有限定在水印木刻艺术上经营。李全民老师后来转向综合版画创作教学、盛檬老师则专注于素描教学、孙黎老师则更多地在油画创作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上深耕,许钦松老师则转型在国画山水上开辟了新的领地。这些前辈都在水印创作上汲取营养,转而投身其他的领域。
图6《潮的失落》许钦松水印木刻90×69cm年真正一直服务于水印木刻创作的似乎也就这0年间(年前后)研究生毕业的青年创作群体。在这期间,广东的水印木刻与之前样式相比产生了一些变化:画面更为个性,强调自我的感受,技法表现更为多元。与广东前辈注重色彩的运用不同的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似乎在舍弃色彩而更注重黑白关系的表现。图7王少浩《套马--赵霖昭陵六骏之白蹄乌》纸本水印木刻6cm×9cm20年
9—年我在美院读研期间,同届的周志奋是水印木刻创作方向,他是蔡拥华老师的学生。在读07届的邱桂兰、08届的陈小凤等都是水印木刻的好手,缘由上下届的同门关系我常有机会与他们交流切磋,就越发对水印木刻产生兴趣。
当时我主要是做丝网版画,在印刷的时候,一版的变化其实不多,出来的颜色层次也比较实,有时候要想做出丰富的虚实效果,往往要2-3版才能达到要求,而且必须在制版的时候做到每一张底版足够丰富和精确。相比来说,水印木刻最为便利的是在一版中可以借助湿度、颜色、技巧等等手段,做出丰富的效果,一张画如果分版合理,4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张很丰富的画面,这对于我那种动辄十几二十版的丝网版画来讲,真的是让人羡慕的。当然,造型的研究和版画的印痕等要素一直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的导师就常常告诫我:“画在于简,不在于繁,创作中要注意形的概括性,意味的点到为止”等等。所以,广东的水印木刻作品,往往不是一种参照照片的表现样式,而是强调艺术感受的提炼。在这些老师和同学的身上,我看到了广东地区水印木刻版画的一个传承关系,造型的简练概括,比较注重色块与色块的关系,构图中的构成感等等。图8《以梦为马之四》周志奋
59×8cm水印木刻年?9《心中的风景》邱桂兰水印木刻60X90cm年????????????????????????
图9《心中的风景》邱桂兰
水印木刻60×90cm年
图0《小伙伴》陈小凤38×84cm水印木刻年广东的水印木刻青年创作群体中,顾亦鸣、陈小凤、邱桂兰、周志奋、王少浩、罗咏等是圈内人较为熟悉的。邱桂兰的作品《风轻轻吹过》、《心中的风景》等在表现建筑物的结构、场景同时具有构成感和视觉律动,这并非一种现实中的景物,而是内心深处对生存状态的冥想。
图《不知风往哪吹》邱桂兰80×64cm年周志奋的作品《以梦为马》系列是通过大面积的黑和剧场一般的光线组合,配以健硕又自信的马来表现一种超脱的境界,画面潇洒而不拖沓。在我看来,他俩的作品都有着大气而不拘泥的特点,这在小情小调,设色淡雅和摹古情结浓厚的水印版画群体中显得尤为突出。
图2《有山的风景II》王少浩水印木刻纸本76.5×年王少浩作品中的风景有着浓郁的文人画沉淀,开合有度、既可具象也可以表现,而罗咏则从中式园林找寻心灵的家园。顾亦鸣与陈小凤的作品有着女性的独特角度和细腻的技法表现,在水印艺术上也形成了个性化的表现语言。还有一些广东籍的版画家,虽然水印作品不多,但也有一些作品是形式语言很强的,比如陈波的《兴奋满满》等。
图3《解语花》顾亦鸣60×50cm年图4罗咏《本原系列之湘桥春涨》20×52cm水印木刻年这既是广东水印版画创作者的文化自觉,也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及版画群体的艺术活动有关。年之后,网络通信技术从3G到5G的更迭,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更是带来了知识、文化、图像信息几何性的增长。以往的艺术圈师承关系中对师长作品的学习和传承,搓揉进了网页、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