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FFER跨专业上岸皇艺IED,我从不

要说近两年来皇艺讨论度和热度最高的专业是什么,IED(InformationExperienceDesign)一定榜上有名,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跨学科专业,该专业吸收了视觉传达专业的优势,在传统基础上融合了最新的思想和技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旨在以“信息”与“体验”作为核心,为艺术、设计、科学、技术等搭建一个连接平台,通过多媒体体验创新带给个人和社会更大的变革动力。

同时IED也是较难申请的一个专业,对于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作品集的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不过今天iOFFER的主人公Susu,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上岸IED,快来看看她的申请故事吧~

SUSU

RCA信息体验设计MA

拉夫堡大学平面设计与可视化MA

拉夫堡大学设计与品牌MA

拉夫堡大学平面设计MA

1.创作没有限制我喜欢自由生长的形态

Helloeveryone!这里是Susu,毕业于CAA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即将就读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InformationExperienceDesign。芭比粉狂热爱好者,喜欢BTS,喜欢Serendipity,喜欢悠长假期,喜欢曹斐和RMBCity,喜欢自由生长的形态。

最开始选择学习设计是被时尚的视觉以及前沿的概念所吸引,初步了解过后我对思辨思维、批判性思维、推测性思维等设计思维很感兴趣,我十分认同调研的重要性,而设计学通常对作品的底层逻辑有着非常严谨的要求。吸引我的不是传统的平面设计,而是可以用任何媒介、任何视觉风格去创作作品。

在我开始学艺术的时候我就有想要去英国学习的想法,那里有开放的艺术氛围和前沿的设备。在意识到国内的研究生生活并不适合我后,我更加坚定了想要留学的决心。希望能在英国和各个专业的大佬们一起学习,一起看展,一起玩转伦敦!

2.艺术不是方法论与象牙塔勇于不断尝试新媒介

在择校的过程中我会选择与自身观念契合的学校和专业,同时它们会给学生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创作环境。而皇家艺术学院的IED专业有很多的观念是我非常喜欢和赞同的。

“Attheforefrontofpractice”,是的,艺术不是方法论与象牙塔。同样我鼓吹行动主义;我认同理性严谨的逻辑思维与深层的调研非常有必要,同时这与大胆前卫的设想并不冲突;我害怕被单一媒介束缚,曾经有个学校的面试官问我又坚持手作又对新兴媒介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我到底想要做什么,我并不认为这两者有什么冲突,而IED专业的“实验性”与“不设限”能调动我所有的感官,鼓励我给我的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不给自己设限,坚持初心手作的同时,我敢于不断尝试新媒介。在《ZombieCar》中,我尝试了丝网印刷工艺做服装装置,最后拆开重组成了一本书,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混迹在RoSSo的服装教室,甚至有了自己的工位。在《SupersweetArtist》中我进行了大胆的视觉实验,用Zbrush、C4D、AI、AE、PR多个软件进行制作。在《ARSquatting》中,我尝试了AR技术。

3.在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身份认同

我的作品集中《ZombieCar》的灵感来源于网络上年轻人们与成功人士之间对躺平是否正义的辩论,我的立场是要躺平。我的联想从最早的中国躺平大师老子到美国垮掉的一代(BeatGeneration),深挖社会现实。接着我研究了躺平的定义以及当下年轻人想要躺平的真正原因,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而非自愿,是低欲望状态而非无动力,是向下突破不是妥协和放弃。我采访了一些年轻人,发现大多数人表面躺平实际却没有真正躺平,他们无法控制自己。

《ZombieCar》

我将年轻人比喻成僵尸车,因为他们都在自我放逐的状态,他们都无人问津,他们都很长一段时间占用公共资源且合理。看似很荒谬的比喻其实很合理,用于反讽当代年轻人严重内卷的畸形现象和被资本家割韭菜的不合理不公平行为却又无法抗拒无法挣脱的无奈和绝望。

《ZombieCar》

于是我成立了一个躺平组织,目标是寻找有躺平天赋的年轻人,口号是像僵尸车看齐,我认为当大家都躺平了,这个社会就进步了。

因为是躺平运动,整件衣服采用了工装的样式;用缝线外翻和红色虚线分割的方式表现其破裂分割的感觉;图案和文字部分用了自制的丝网印刷,这样会更耐看更有质感和层次。

《ZombieCar》

最后我将这件衣服肢解重组成一本书,我认为一场行动最后留下来的东西会被陈列在博物馆,就像一场运动中的最后一支冲锋号。

《ZombieCar》

《%SocialContact》的灵感来源于我自己的社交状态。无效社交浪费时间很无趣,但是放弃这些社交生活还是很无趣。在这样的极与极时间我该如何让自己处在一个最舒适的社交状态?此时是否能有一套算法让我在社交前直接计算出社交结果,让我实现最高效率的社交?

《%SocialContact》

我经过调研发现这样的乌托邦式社交不可能实现,如职场社交你要去面试一份工作,你自以为可以算出能不能在这场面试中获得OFFER,但是面试官能获得比你更多的信息,两个人之间总是存在信息差,你的命运也将一直掌握在面试官的手中,并不能完全由算法算出。算法化社交将可能成为社会管理或阶级统治的媒介。大算法的数据不可能理想化、平均化的被所有人获取。有权利或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人才能得到。

《%SocialContact》

因此我认为对大众来说,算法下的精准化社交看似能让人们主动掌握信息,带来了便利与高效的社交,但仍然无法摆脱被管理甚至操纵的命运。然而由于科技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实现全域智能化,算法下的精准化社交不可避免的出现并普及。我们应该欣然接受还是怎么样?

《%SocialContact》

在整个项目中,我融入了社交圈层化、信息茧房、中国式人情社会等元素,全面深入地体现各种潜藏的社交问题。

《EgoPillar》的灵感来源于对自我与环境认知产生偏差时自我内心的生长。形状的原型是AI工具中很古早的矩形网格工具,现在几乎没什么人用它了,但是我认为它就像自我,是一个可以拉扯的矩阵,可以改变它的形状,但是格子的数量不会改变。

《EgoPillar》

前期的调研整合了我长期以来对心理学方面感兴趣地方的研究和总结,包括标签效应、场独立性、吸引力法则、自由意志、身份认同、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寻找它们与自我之间的联系。

我在海边长大,灵感来源于鱼类、海鸥、海藻以及盘根错节的树枝和冷兵器,它们象征着自由果敢,我愿与它们为伍。它们就像我的图腾,我的心被引领着,不断向上生长……

《PillarofLife》

在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身份认同,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东西。但我逐渐发现,自我认同并不等于环境认同,别人认为好的不是我想要的,我逐渐变得坚定起来。我不同意做任何有目的或形式主义的事情。我愿意和最原始的鱼和鸟在一起,因为这是我的偏执和我更清晰的世界观。

最后我想要分享一些小Tips给正在申请的学弟学妹们,希望大家也能拿到心仪梦校的OFFER:

SUSU‘sTips

不要刻意迎合学校的品味,followyourheart才能做出打动人的作品;

要为作品集的排版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不要忽视Video的重要性;

跨专业的同学善于发挥自己本专业的优势;

前期要抓紧时间,同时也要做充足的调研;

不怕失败,勇于尝试;

无论你的时间有多么紧张,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以上就是本期iOFFERSusu同学的精彩分享

希望大家都能遵循自己内心

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2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