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稻渔备耕养时期,亦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提早做好种、养物资储备和准备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实现防疫情抓生产两不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水稻研究所和水产研究所编制《疫情防控期间稻渔春耕生产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农户生产一线借鉴采纳。
一、坝区稻渔春耕生产优质水稻品种选择与育秧、移栽技术要点由于受到年初冬春相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地区水稻播种期会比常年推迟了3天~7天,在气象方面,存在苗期倒春寒低温风险,须充分做好优质稻品种选择,种子质量检测、播种机等器械、育秧盘、基质、农药、肥料等农资和设备的准备工作,在坝区稻渔生产中应用水稻优质绿色、有机精确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选择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机械化(机播、机插和机收)和坝区生态条件相适应,抗逆性好、经济价值高、有特色的优质稻品种(国标三级以上),常规稻可选择大粒香(有种植经验的合作社或企业可选择)、金麻粘、黔禾优等,杂交稻可选择丰优香占、T香优、宜香优、旌优等品种,另外可适量种植红米、黑米、紫米及糯米等特色品种(表1)。 2.育秧 按照绿色精确栽培技术培育壮秧,秧龄为主茎叶龄5叶,叶片挺立、叶色亮绿。株高15厘米~20厘米,有1个~2个分蘖,茎基扁粗,白根多,根原基多,无黑根无病虫。 (1)适时播种:4月5日~10日播种,冬闲田、绿肥田应按时播种,以毯苗机械插秧的育苗期一般不超过25天,(钵)盘育抛秧秧龄不超过35天计算,合理安排播种期。在常年等雨栽秧的区域,则按照培育旱地大龄育秧技术要求,适当推迟播期,增大秧龄弹性。 (2)苗床制备: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或菜园旱地,按每亩大田25平方米~30平方米准备苗床。播种前1~2周进行耕翻整理,按每亩施有机肥千克、油枯50千克,结合施用高效复合肥15千克/亩,培肥苗床。旱育秧,培肥后喷施敌克松消毒,如土壤pH值高,则用育苗调酸剂倍液调酸,预防青枯病和立枯病。 (2)种子处理:种子用量为杂交稻每亩约1千克,常规稻每亩1.5~2.5千克。晒种1天~2天、用25%咪鲜胺倍液浸种消毒,防治恶苗病和稻瘟病,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进行催芽至破胸,播种前练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整齐度。 (3)播种量:旱育秧播种量为50克/平方米~75克/平方米,播种盖土后,喷雾韩秋好或旱秧净对苗床厢面除草,覆盖地膜与拱膜,出苗立针后,去除地膜,保留拱膜,根据气温揭膜炼苗。 机插软盘育秧播种量约为粒/盘,播后盖0.5厘米厚营养土。覆土后,在软盘表面平铺一层地膜,温床育秧搭拱架盖1层农膜或水稻育秧专用无纺布。立针后立即揭去平盖地膜,3叶1心时看天气揭开拱膜。 (4)温度调节: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出苗到1.5叶期,揭去地膜。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注意开始通风、练苗、严防烧苗和秧苗徒长,做到昼揭夜盖,棚内温度控制在20℃,最低温度不低于12℃。 (5)肥水管理:叶龄2叶1心时,结合揭膜施断奶肥,移栽前3~5天施送嫁肥,结合灌水,按照每平方10~15克尿素兑水浇灌。 育秧苗床2叶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发挥旱育秧的促根生长优势。如苗床发白或开裂,可早、晚浇水,一次浇足浇透,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5)气象灾害应急措施:遭遇气象灾害应及时检查种子催芽萌发率和苗床出苗率。根据种子的发芽率确定播种量,如遇到倒春寒致发芽率低,可加大播种量;如育秧中后期遭遇倒春寒的育苗地区,则应对成苗数量进行评估,如果亩本田秧苗数在计划数量的80%左右,可强化苗床管理,培育多蘖壮秧,以蘖代苗;若低于计划的80%,应及时补种。 做好低温冷害和高温烧苗的预防,重点是加强薄膜的管理和水肥的调控,旱育秧出苗期遇低温时,应加盖稻草等覆盖物保温,高温时可覆盖防晒网避免太阳直射导致烧苗。 (6)绿色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发生预报,防治蓟马、螟虫以及稻瘟病,进行绿色防控,防治方法见表2。 3.移栽 旱育秧人工移栽适宜秧龄为30天~35天(主茎5~5.5叶),采用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栽插,一般杂交稻种植密度1.1万穴/亩~1.2万穴/亩(宽行40厘米,窄行26.6厘米,株距16.7厘米),常规稻种植密度1.2万穴/亩~1.4万穴/亩(宽行40厘米,窄行20厘米,株距1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机插适宜移栽秧龄约为25天(主茎4叶龄),行距30厘米,杂交稻株距20厘米,常规稻株距18厘米,每穴栽插2苗~4粒谷苗。种植行与主养殖沟垂直,养殖沟、溜外侧密植。 4.施肥 选择符合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的肥料,提倡有机肥和化肥平衡配施,由于水稻可对鱼的排泄物吸收利用,施氮总量(纯量)控制在5千克~8千克,以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生物肥为主。其中水稻移栽前2天~3天施用有机肥千克/亩、油枯50千克/亩作为基肥,手插秧于移栽后5天施用分蘖肥,机插秧于移栽后7天施用分蘖肥,穗肥于水稻倒4叶时(葫芦叶出现)视苗情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施肥时不应将肥料直接撒在鱼沟、鱼凼内。 5.管水 插秧后保持浅水层,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约插秧后50天~55天)开始逐渐排水晒田,晒田前将鱼驱赶至水沟,务必保证水沟水量充足,晒田以田间开裂为止,不宜过度晒田。晒田结束后复水,拔节期以后保持田间5厘米~10厘米水层,黄熟期及时落水干田。 二、坝区“稻+”共作模式春耕技术要点 (一)“稻-鱼”共作 1.加高加固田埂 利用打田或挖沟的田泥、石块,田埂加高至40厘米~50厘米、加宽至40厘米以上。 2.开挖鱼沟 鱼沟开挖时间可在插秧后10天~20天进行,挖出的秧苗补插在沟的两侧。沟宽0.8米~1.0米,深为0.3米~0.4米,视稻田面积大小和形状可开挖“一”、“十”、“井”字形鱼沟。 3.开挖鱼溜 鱼溜开挖在田中央、进排水处或靠一边田埂,利于鱼栖息活动、水流通畅和起捕。形状随田的形状而不同,一般为长方形、方形、圆形,稻田面积≤1亩的稻开挖1个鱼溜,面积≥1亩的开挖2个及以上鱼溜,鱼沟与鱼溜相通。 4.拦鱼设施 在稻田对角的田埂上设进、排水口,并安装拦鱼栅。用竹箔、化纤网片或铁丝网等材料等制作拦鱼栅,上端比田埂高0.3米,下端入田0.2米,宽度要与进、排水口相适应,安装后无隙,弧形状,凸面朝向田内,以增加过水面积。 5.品种选择 因疫情期间,交通运输不便,尽量选择附近能够自主繁育品种,如福瑞鲤、松浦镜鲤、杂交鲤、本地土著鲤等。 选择规格整齐,体形正常,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鳍条、鳞被完整,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1%。 6.夏花/苗种放养 秧苗返青后即可投放鱼苗。 夏花的放养密度视田块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对出田鱼种规格与时间要求而定,一般0尾/亩~0尾/亩。 苗种规格为50克/尾~克/尾,放养密度根据稻田类型、肥力、水源条件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确定。按预期成鱼产量指标来确定鱼种投放量。 放养前检查田埂、进出水口及拦鱼设施是否完整。鱼种入田前用1%~3%食盐浸浴10分钟~20分钟,或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浴20分钟。 (二)“稻-虾”共作 1.虾沟开挖 虾沟距田梗1.5米。环形沟上口宽3米,下口宽0.8米;“L”形或条形沟上口宽1.5米,下口宽0.4米,沟深1.5米以上。开挖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不得破坏耕作层。 2.防逃设施建设 防逃设施可选择防逃板或防逃网,地上部分高40厘米以上,地下部分入土20厘米以上,每隔1米用木桩固定,木桩设置在防逃设施外侧,转角处做成钝角或圆弧形,整个防逃设施稍向内侧倾斜。防逃板可选择彩钢板或木板,防逃网可选择不锈钢网或硬质塑料网。对于面积较大的田块,设置内外两道防逃设施。稻田的进、排水口用双层密网防逃,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蛙卵、野杂鱼卵及幼体进入稻田危害脱壳虾。 3.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4.虾沟清整与消毒 新开挖的虾沟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75千克/亩~千克/亩。若虾沟在前一年饲养过克氏原螯虾,应清理虾沟,除去浮土,修正垮塌的沟壁,用茶籽饼消毒,用量25千克/亩~40千克/亩。 5.种草 虾沟消毒10天~15天后种植,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其中以伊乐藻为主。水草的栽植面积应占虾沟面积的50%以上。 6.注水 肥水前,虾沟可注水20厘米~30厘米。后期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渐加高水位至40厘米~60厘米。 7.肥水 施肥时间为放虾前的7天~10天,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用量为千克/亩~千克/亩。 8.亲虾放养 亲虾应来源于不同群体,外表颜色暗红或深红色,有光泽,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虾龄为8月~12月为宜,体重30克以上。 人工移栽水稻后10天~25天,放养头/千克规格虾苗,40千克/亩~50千克/亩。虾苗下田前应用3%~5%盐水浸泡1分钟,拿出空置30秒,再浸泡1分钟,反复操作3次~5次后下田。放置虾苗时,应将虾苗放置于田埂上,不得直接放入水田内。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维维
通讯员 裴晓红
编辑/金忠秀
编审/赵勇军